创客100
当前位置: 主页 > 金融 > >> 正文

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发表“二十大报告中经济发展的逻辑”演讲

2022-11-17 16:27 来源:搜狐     

  11月16日,“2022年搜狐财经峰会”在北京举行。

  本届峰会汇聚十余位政界精英、商业领袖以及经济学界翘楚,围绕“二十大报告中经济发展的逻辑”、“应对人口负增长时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服务实体经济”、“提振消费”等主题,深入探讨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机遇。

  峰会共分为上午、下午两场。上午的会议聚焦宏观经济形势,纵论当前国际形势、经济走向、人口结构、气候变化等议题;下午的会议聚焦企业经营的微观层面,共话后疫情时代实体经济的腾飞之路,以及新消费浪潮中企业的破局之道。

  在上午的会议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出席,并发表了题为“二十大报告中经济发展的逻辑”的演讲。

  在上午场的峰会演讲中,杨伟民从五个角度解读了二十大报告中经济发展的逻辑。

  首先,杨伟民表示,总书记在二十大指出,从现在起,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同时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这“两个任务”是经济发展的顶层逻辑。

  针对“什么样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的问题,杨伟民表示,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定义和观察,比如发展理念、质与量、宏观、产业、企业、空间、要素的效率和分配等角度。

  从发展理念的角度,根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定义,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从质与量关系的角度,二十大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就是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发展,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只有数量、没有质量肯定不是高质量发展,但只有质量、没有数量也不是高质量发展。不是说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就不重要了,因为没有量的合理增长,质就没有了载体,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既要有质的有效提升,也要有量的合理增长,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

  “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是3%,这肯定不是在合理区间,所以明年的主要经济任务就应该是将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杨伟民表示。

  其次,杨伟民表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杨伟民表示,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阶段,目标是多元化的,但多重目标中也不是没有重点、没有首要,还是要抓主要矛盾、抓首要任务,首要任务必须是也只能是高质量发展。

  他谈道:“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阶段,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样才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因此对改革开放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我们要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接下来,杨伟民表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要义。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当前的问题和长远的问题不全都是周期性的,很多是体制性、结构性的,也有一些是属于治理方法不当带来的,所以就不全是宏观调控的政策所能够解决的。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一个重大的提法,既有现实意义,也有长远意义。

  第四,杨伟民表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

  杨伟民称,过去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杨伟民表示,出口、对外投资、吸引外资虽然规模很大,但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所以下一步要通过制度型的开放提升我们的国际循环水平。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进一步扩大商品流动型和要素流动型的开放,就要拓展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软的方面,同国际通行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互衔接。

  最后,杨伟民表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是宏观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从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始,宏观调控这个词就逐步被宏观经济治理所替代,这是一个新变化。

  当前国内需求收缩,特别是居民消费、房地产投资和销售大幅下降,国内需求不足,支撑国内大循环的可靠性不够。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17878元,同比增长1.5%,这个增速是比较低的,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增速为-26.3%,加上居民住房消费在内的全口径居民总消费已经出现总量萎缩。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嘉宾,非常高兴来到2022年搜狐财经峰会。

  一个月前,备受瞩目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开幕。二十大是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关键的会议,对下一步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也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全面的部署。下面,我谈一谈学习二十大关于经济发展相关论述的体会,题目是“二十大报告中经济发展的逻辑”。

  我想从五个逻辑关系谈一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心任务和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是经济发展的顶层逻辑。

  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百年史,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实是有不同中心任务的。就拿改革开放以后来讲,从1980年到2000年,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实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从2000年到2020年,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后来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是前两个二十年的中心任务。最近这些任务都已经实现。

  从现在开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就转向了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或者中国式现代化是五位一体的目标,包括经济上要富强,政治上要民主,文化上要文明,社会上要和谐,生态文明上要美丽。

  二十大报告其实从三个维度讲了中国式的现代化,除了刚才我说的五位一体以外,还有五个特征,还有本质要求。

  三个维度中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就是经济发展,所以总书记在报告中专门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就必须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所以现代化强国的中心任务决定了首要任务。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宣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首要任务。

  接下来的逻辑就是,什么样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定义和观察,比如可以从发展理念、质与量、宏观、产业、企业、空间、哀诉的效率和分配等等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衡量。

  从发展理念的角度,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做了一个定义,就是高质量发展就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从质与量关系的角度,二十大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就是高质量发展是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就是说高质量发展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只有数量,没有质量,肯定不是高质量发展;但只有质量,没有数量也不是高质量发展。不是说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开始推动高质量发展,增长速度就不重要了,因为没有量的合理增长,质就没有了载体,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既要有质的有效提升,也要有量的合理增长,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

  当然,前三季度的增长是3%,这肯定不是在合理区间,所以明年的任务就应该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今天我不专门讲这个问题。

  两个任务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提出两个任务就是向全党全国全世界宣告,在今后的三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我们党仍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懈怠、不偏向、不争论。

  当代中国仍然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均GDP距离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样一个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阶段,目标是多元化的,但多重目标中也不是没有重点、没有首要,还是要抓主要矛盾、抓首要任务。首要任务必须是,也只能是高质量发展,因此两个任务的提出就是要统一思想,全党全国今后仍要聚精会神搞现代化建设,一心一意谋高质量发展。两个任务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短期企稳回升和长期向好的强大思想动力和理论指引。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如何抓首要任务?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既给出了纲领性的基本思路,也提出了政策方向和重大举措,这在《经济发展篇》的第一段落给出了四句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四句话其实有着内在联系,新发展理论是理念指南,深化改革也好、扩大开放也好、构建新发展格局也好,都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结果,需要通过两个坚持,也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从而实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大家知道,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是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阶段、取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根本原因,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阶段,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样才能构建新格局,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才能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因此对改革开放绝不能有丝毫的动摇,我们要有这样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

  第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要义。

  未来五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任务中,第一项任务就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报告中讲经济以后的第一项任务。我们目前的经济体制机制总体上是适应全面建成小康阶段,但是不是完全适应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这样一个新阶段?我们需要根据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探索。

  二十大报告把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说明中央认为改革对未来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和高质量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

  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一般规律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我们虽然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也要遵循一般规律。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仍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仍然要紧紧围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十大强调,完善产权制度、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说明这些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还有不少短板和缺陷,需要在今后的改革中逐步补全、补齐。

  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必然会引出两个毫不动摇,也就是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没有市场经济这样的土壤就不会出现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因此只要坚持市场经济必然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值得注意的是,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这是一个重大的提法,既有现实意义,也有长远意义。

  近年来,民营企业及其投资者预期转弱,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需要在思想上、理论上再给民营企业和投资者定心丸,二十大报告的这句话就是一个思想上的定心丸。

  同时从长远来看,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要求。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要继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同时也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共同壮大才能把我国经济规模这个蛋糕做强、做优、做大。

  二十大在阐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时候,提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这样一个范畴和概念。这是延续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的一个表述,从2020年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始,宏观调控这个词就逐步地被宏观经济治理所替代,这是一个新变化。宏观经济治理是更具中国特色、比宏观调控含义更广的一个范畴,当然也是按照问题导向原则提出来的。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包括当前的问题和长远的问题不全都是周期性的,很多是体制性、结构性的,也有一些是属于治理方法不当带来的,所以就不全是宏观调控的政策所能够解决的。

  提出宏观经济治理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阶段目标多元化的一种特征所决定的,因为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不是单一的经济增长,就经济发展的相关目标而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还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等。

  既然目标是多元的,就必然会存在多重目标中如何把握多目标的平衡问题。去年在某些领域、某些工作中出现的所谓“合成谬误”就是典型的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问题,当然也是我们宏观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难以胜任、难以解决的。如何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是一个新的重大理论课题,需要深入研究讨论,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第四,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点。

  二十大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途径。

  过去我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这种开放属于商品流动型、要素流动型的开放,就是物和资金的流动。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但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包括进一步扩大商品流动型和要素流动型的开放,就要拓展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软的方面,同国际通行的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互衔接,特别是服务贸易的扩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型开放的程度。当然,制度型开放同商品流动型、要素流动型的开放一样,都是相互的。我们要推动建设开放型的世界经济就要主动地开放,引领制度型开放。

  第五,扩大内需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是宏观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四时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大家知道,我国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强调扩大内需战略,当时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避免出现经济大的起落,应该说这个目标实现了。后来随着扩大内需政策边际效果逐步递减以及前期刺激政策和负效果逐步显现,2015年经济发展面临着四降一升,就是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企业利润、工业品价格持续下降,金融风险上升。2015年党的“十三五”,《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接下来就演变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2020年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疫情条件下经济发展谋划了新的思路,提出了新的战略。构建新格局既不是单纯的扩大内需,也不是单向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是把二者结合起来。通过扩大内需优化需求结构,为我国强大的供给体系提供有效需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和引领需求,从而实现总供给、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如何构建新格局呢?二十大提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样一个任务,这是针对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的政策方向,也是我们下一步政策的着力点。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就要优化总需求格局,进一步增强内需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大家知道,前两年外需对拉动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内需的作用就相对缩减了。

  当前国内需求收缩,特别是居民消费、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销售大幅度下降,国内需求动力不足,支撑国内大循环的可靠性不够。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是17878元,同比增长1.5%,这是相当低的,商品房销售金额同比是-26.3%,加上居民住房消费在内的全口径居民总消费已经出现总量萎缩。国际循环方面面临关键技术和产品受制于人的情况,出口对外投资、吸引外资虽然规模很大,但质量和水平有待提升,所以下一步要通过制度型的开放提升我们的国际循环水平。

  此外,构建新发展格局还要优化消费格局、供给格局、分配格局,对此,二十大报告在相关部分也做了相应的部署,由于时间关系就简单讲一讲。

  优化消费格局重点解决政府消费占比提高、居民消费占比下降,这样一个问题。优化供给格局重点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真正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战略性资源的供应保障能力。加快发展国内供给不足、大量依靠进口产业及其制成品和服务产品,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服务产品都需要大量进口。

  优化供给结构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创新,所以二十大报告单列科技教育人才篇章,说明这些领域是下一步我们全面建成现代化国家中的最大短板,需要格外加以关注和加强。

  优化分配格局重点是按照共同富裕的方向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等等。

  以上,我从五个层面对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经济发展的一些论述,讲了我个人的学习体会,仅供大家参考,不一定对,谢谢各位!

免责声明: 创客100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创客100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创客100”,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创客100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admin@100tm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