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100
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娱传媒 > >> 正文

科技是脱口秀不断突破边界的“隐秘推手”

2022-11-11 16:19 来源:IT创事记     

  你第一次遇到脱口秀是怎样的情景?

  是躺在沙发上打开电视机看《今晚80后脱口秀》,还是闲逛时在小酒馆里偶遇开放麦,或者听着《脱口秀不要停》这样的音频节目进入梦乡?

  这是个暴露年龄的陷阱问题。事实上,脱口秀从文青小众走向普罗大众,只是最近四五年才发生的变化。《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等热门综艺的推波助澜,让脱口秀成为娱乐圈现象级的存在,而各种方式的“出圈”更引人注目。

  科技是脱口秀不断突破边界的隐秘推手。在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冲刷下,大数据、短视频等新兴技术与媒体形态相互交织,传统的线下演出与创新的线上节目彼此影响——就像其他被“重做一遍”的行业一样,脱口秀也处于重塑的进程中,全新的O2O商业模式呼之欲出。

  科技的魔法还远不止于此。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正在让一些行业消失,同时催生出不少新的行业;不同行业之间的界限亦变得愈发模糊,人才跨行业的流动宛若叠瀑落水般自然。和人类情感互动与自我表达高度相关的脱口秀,有机会成为行业大迁徙的幸存者乃至受益者。

  李诞曾有言,“每个人都可以做5分钟脱口秀演员”。我们已经见识过程序员出身的呼兰、庞博、邱瑞的炸场表现,也看到了编剧、工人、科普工作者等各色各样的职业角色表演脱口秀的场景。但这只是各个行业人员流入脱口秀领域的自发行为,还缺少更具组织化特征的标志性事件,彰显脱口秀对千行百业的全面拥抱。

  于是,《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就这样应运而生。笑果文化推出的这档综艺节目,通过对十个行业(主题)的体验和观察,创作脱口秀作品并最终形成演出。消防员、警察、婚姻登记员等与脱口秀“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代表,都纷纷登上舞台“说5分钟”,很多话题触及的深度与细节远超“编剧部”的想象,脱口秀与不同行业亲密接触后的化学反应可见一斑。

  未来,每个人都可能是脱口秀演员。说个段子爆个梗,没准是元宇宙里的必修技能。

  “重做一遍”的脱口秀行业

  “脱口秀”起源于西方的“单口喜剧”(stand-up comedy),即只有一位演员在舞台上用麦克风直接与观众进行互动的喜剧形式,其中的梗、段子往往来源于表演者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具有高度的原创性。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娱乐圈就已出现多位金牌司仪以单口喜剧方式演出。名声最大的当属黄子华,他以“栋笃笑”为stand-up comedy的译名,首次单人表演即超过两小时,后来更是红遍香江。

  不过,脱口秀在国内的真正兴起只是最近十来年的事。从2010年起,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开始出现一些线下脱口秀俱乐部,曲艺戏剧圈的内部转行是早期演员的来源之一;2012年,《今晚80后脱口秀》在东方卫视播出,则开启了电视综艺与脱口秀结合的先河。

  不难看出,在脱口秀第一波的普及浪潮中,已呈现出线下演出与线上综艺两条主线,只是当时二者更多处于平行状态,尚未形成叠加的正反馈效应。

  质变的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两档爆款节目在腾讯视频上线,引发街谈巷议的热潮,让脱口秀从边缘状态跃升为流行话题。相关数据显示,《吐槽大会》第一季收官播放量总和超过14.5亿次,五季累计播放量突破80亿次。

  借助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平台的病毒式传播效应,脱口秀完成了华丽转身,逐渐形成独立的行业地位,也吸引了优秀人才的大量涌入。笑果文化、单立人等机构化的运作方式浮出水面,脱口秀行业散兵游勇的时代一去不返。

  值得一提的是,线上的火爆还带来线下演出的繁荣。2019年以后,脱口秀的商演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而是渗透到杭州、西安、成都等城市,进一步打开了脱口秀的成长空间。

  显而易见,脱口秀行业通过线上与线下相互促进的方式,正在建立娱乐业全新的O2O商业模式。在On-line端,原创爆款节目与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态深度融合,不断扩展目标用户群的基数,持续提升行业美誉度和影响力;在Off-line端,开放麦、商演、专场构建起多层次的进阶平台,为吸引圈外人进入创造必要条件,形成良性运转的商业闭环。

  行业大迁徙的受益者

  扬名立万,只是脱口秀行业重塑的阶段性目标;兼济天下,才是脱口秀向千行百业扩圈的终极追求。

  在这一进程中,作为推动脱口秀行业蜕变的核心变量,科技将继续扮演催化剂的角色,甚至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以人工智能为例:AI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对很多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都助益显著,但也引发对替代人力劳动的担忧。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人工智能会以两种方式影响市场。一是自动化作业会部分替代工人——比如,每台自动售货机会减少15个销售人员,一个大型智能设备可能让工厂精简流程;二是技术和运营方式的升级,会带动一些行业颠覆式创新,像智能运维、自动驾驶会彻底改变原有的行业生态。

  由此衍生出两个问题:这些从各个行业流出的人员将去往何方?什么样的行业能无惧AI的冲击反而越来越好?二者其实存在关联,人才总是流向那些前景光明的朝阳行业。

  杰夫·霍金斯与桑德拉·布拉克斯莉在其著作《人工智能的未来》中给出了答案:工作的重点会转移到那些人能比机器完成得更好的任务上去。“那些工作需要我们和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展现同理心以及激发有目标感的活动。”

  从这个意义上讲,和人类情感互动与自我表达高度相关的脱口秀,也许有机会成为行业大迁徙的幸存者乃至拯救者。考虑到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压力和焦虑,生产快乐的行业既无法被替代,也不用担心产能过剩,脱口秀的商业地位与社会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以行业进入门槛的角度看,脱口秀对新人非常友好,每个人似乎都可以尝试一下,这为吸引其他行业人才“入门”奠定基础。当然,若以脱口秀为第一职业,进阶的行业门槛并不低——以笑果文化为代表的机构,正在构建⼈才挖掘、培养、成⻓的健康链条,不断完善不同类型人才的晋升通道,敞开怀抱迎接行业大迁徙的新时代。

  从每个人都能说5分钟到无处不在的脱口秀

  如果每个行业的人都能说5分钟脱口秀,他们到底在说些什么?

  与过往以专职演员和艺人嘉宾为主的节目不同,《怎么办!脱口秀专场》每期都有鲜明的行业主题,会邀请相关行业的嘉宾参与创作或现场表演,极大拓展了话题的广度和深度,在引导多元思考的同时,还平添业内人视角带来的惊喜。

  在警察与消防员专场中,黄浦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刘长俊以幽默的方式展现出消防工作的复杂性,“更多时候是忙于解决民众的生活琐事”,在轻松的氛围下赢得更多理解;反诈警察周杰的日常工作包括宣传推广、拦截诈骗电话、打击诈骗犯罪团伙等,诙谐的表达让大众对其职业有了更全面的认同。

  其他专场的行业嘉宾包括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矫鑫、离婚律师易轶、情感专家沈奕斐,以及《芈月传》原作者、人大代表蒋胜男等。他们对于民政局工作特征、离婚律师职能的普及,对于延长男性陪产假、建立健康婚恋观等话题的探讨,蕴藏在一个又一个爆梗中,让观众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得到“超越趣味的意义”。

  也许,这就是“人人都是脱口秀演员”的预演。在未来元宇宙的时空中,XR技术将极致演绎“天涯若比邻”与“身临其境”,脱口秀会出现在当下无法预期的更多场景中,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生活的最佳粘合剂。

  毕竟,快乐才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追求,且永远供不应求。

免责声明: 创客100遵守行业规则,本站所转载的稿件都标注作者和来源。 创客100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创客100”, 不尊重本站原创的行为将受到创客100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 如有异议可投诉至:admin@100tm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