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爆发到沉寂,这两三年可以称作是O2O的血泪史

有人说互联网时代很多行业都在野蛮生长, O2O这个模式的项目却只是“野蛮”了,鲜有生长的,因为,很多野蛮过头的都死了。优胜略汰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特性,但从没有一个行业或者说模式像O2O这样来的迅速,沉寂的也迅速。

从2013年开始火热起来的O2O创业项目,现今已经成了创业者和投资人小心谨慎避开的雷区了。

为何会这样?这要从O2O的爆发说起了。

首先,资本的利好。纵观O2O从无都有,鲜有O2O创业项目能离开资本的支持。市场上的热钱太多,导致了创业者一拥而上,死了的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其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滴滴、美团、饿了么等企业的崛起和双创的火热,让更多的创业者没有按捺住心中的寂寞。

最后,用户的选择。大多数O2O初期都是依靠补贴或者折扣来吸引用户的,有便宜用户自然喜欢,如此,经常可以看到企业一边消耗着从资本拿到的钱来补贴用户,一边炫耀着自己的用户量和营收。

于是,各种O2O开始纷纷打着方便用户、服务用户的口号,各种上门服务就开始了,最后,这些公司也大部分都死了。

归结原因,无非就是人太多,市场太浮躁,加上那些盲目跟风,盲目烧钱加上伪需求、假刚需项目太多所导致的。

曾经的O2O就是那只飞在风口上空的猪。然后,多数人的选择是“顺风”而行,加上媒体的鼓吹,多数人开始盲从。一拥而上的后果就是,下一个在风口上摔死的那只猪可能就是你。能在风口上飞起来的猪只是小众,创业成功的更也只是那么一小撮,不要看到美团、滴滴的飞速崛起,就以为你的项目能成为下一个独角兽。

另外,多数人提起O2O的印象就是烧钱。从BAT级别的巨头到新型的创业公司,大家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O2O就是烧钱,O2O只能依靠补贴来吸引用户。不可否认这种做法的效果,补贴力度越大,成为“爆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但“爆款”只是一时的。当补贴力度变小,甚至是没有补贴的时候,企业就需要面对一落千丈的用户量和活跃度了。

BAT级别的巨头还好,它们有资本,有耐心的去布局O2O产业,不必在乎一时的得失。但是,拿着投资人钱的创业者行么?O2O创业项目更多的是服务业,服务业需要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周期去发展,无论是线上下沉到线下还是线下转移到线上,这中间的不确定性太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次的完善。天使轮、A轮可能会因为你有漂亮的数据而赢得投资人的青睐,随着时间的推移,烧的钱越来越多,风险也就越大,变现速度也会越慢。如此,投资人也就越谨慎。投资人口袋不放松,创业者拿不到钱,企业焉能活下去?

从广义来看,需求无处不在。经常可以看到创业者路演,滔滔不绝的讲诉自己的项目有多少多少亿的市场,但这些都是刚需么?未必,很多O2O创业项目都是伪需求、假刚需。服务业是一个很广泛的领域,我们的衣食住行等等方面都可以包含在内,打车、外卖这些是我们经常会使用的高频刚需,有独角兽级别的企业崛起自然不成问题,因为它们的市场确实广阔。像上门洗车、上门美甲、上门按摩这类项目,有需求么?有!但它们不是刚需,更不是高频的项目。我可以每天打车、每天叫外卖,但我不能每天洗车、每天美甲。

这些伪需求、假刚需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提高服务质量,还要烧着钱,如何能不死?

另外,O2O项目都需要非常注意用户体验,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很多O2O线下的基础都没做好,就直接搬到线上来,怎么可能会让用户体验的好呢?

最后,任何新的事物发展的规律,都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野蛮生长也要生长合理。尽管O2O只有两、三年的发展,但这两、三年可以称作O2O的血泪史,摸索前行,寻找方向,然后尸横遍野,现在就看未来是否可以浴火重生了。【责任编辑/于德浩】

注:本文为创客100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每日优鲜CEO徐正:创业是一场集体远行
每日优鲜CEO徐正:创业是一场集体远行
分析101家初创企业后,我们总结了创业失败的20大原因 || 涨姿势
分析101家初创企业后,我们总结了创业失败的20大原因 || 涨姿势
创业搞知识IP?看看咪蒙、马东们是怎么玩的
创业搞知识IP?看看咪蒙、马东们是怎么玩的
他们一卷草席下南洋,如今称雄半个东南亚
他们一卷草席下南洋,如今称雄半个东南亚
逃离北上广 那些回乡创业的人过得怎么样?
逃离北上广 那些回乡创业的人过得怎么样?
谈判桌上的情商影响力
谈判桌上的情商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