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觉得娱乐圈的潜规则多,其实不然,创业圈的潜规则也不少!那么面对潜规则,创业者,是躺好了逆来顺受还是逆流而上呢?是同流合污还是做独善其身的“异类”呢?
随着双创的提出,创投圈是一片繁荣,繁荣的背后也衍生了许多令人扼腕叹息的潜规则,有时候,创业者不得不依靠这些剑走偏锋的方式来为自己的创业项目增加筹码和走的更远。
那么,创业圈的潜规则究竟有什么呢?
创业热潮就在不断升温,特别是在互联网圈,常能听到各种融资消息,大牌明星代言站台等等,似乎产品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夸大虚报的融资数据已经成为了业内的“潜规则”, 创业公司因为资金问题,需要募集资金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这本在情理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大张旗鼓的开发布会“鼓吹”所谓的天价融资金额,但这份天价融资金额究竟有几分是真的呢?
虚报融资数字成风
很多创业者一般是将融资额翻三到十倍报出,将人民币报成美元,或者将估值说成融资额。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将融资造假描述为“行业内的一种新默契”,“中国商业文明真要达到实话实说、形成人人恪守的底线,还要若干年”。
那么,虚报、夸大融资有什么好处呢?首先可以增加曝光点,借势营销;其次这样可以为竞争对手制造压力,震慑对方;最后,投资机构默许虚报数目,借机提高品牌知名度,或上市机构借势提高股份与估值。
虚报的用户量和产品数据
除了虚报的融资数字外,虚报用户量和数据都是创业公司给自己增加砝码的方式。当然,这里面还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纯的虚报,另外一种是通过刷单或者其他第三方的方式刷的让自己数据好看一些。
其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目前火热的直播行业。在多个直播平台上,随意申请一个直播号,也不去做任何的宣传和推广,即使进行没有任何内容的黑屏直播,人数就开始自动往上涨。主播可以主动购买粉丝和人气,平台也存在修改数据、在线人数造假的现象。
同样的,虚报这些数字可以获取更多的关注程度,提高品牌知名度;也可以在数据上超过竞争对手,打压对方;最后,在与投资人谈融资的时候也可以提高估值。
行业内部内斗严重
任何风口行业,从来都是一群创业者蜂拥而上,然后,遵循自然法则,一批接一批的淘汰,最后留下几个行业的领头羊继续斗。尽管这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但是,国内内斗的方式很多都时候是手段无所不用,不管是否合乎商业道德,不管是否合乎情理,有时候甚至是建立在践踏法律法规的的基础上来争个你死我活。
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很多创业项目都是几个团队,甚至是几十个团队在做,市场盘子就那么大,谁吃的多,就意味的别人就要吃的少。如此,提高产品或者服务成了一种方式;另辟蹊径的贬低和抹黑对手也成了另外一种方式,这也是很多行业没有独角兽的主要原因之一。
伪创新、旧技术加上新包装就“创新”了
双创,指的是创新和创业。然而,创新并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任何人都可以凭空想出来的。所以,一些创业者就选择旧酒新装,将一些老的创意或者技术重新包装一下,然后加上互联网的元素,就成了一种创新了。
尽管,有时候这种潜规则无关法律道德,但是对于创新来讲,无疑是一种致命的影响。另外一种,属于技术盗用或者山寨,这种的害处更是一目了然。
面对以上这些潜规则,创业者,你会选择什么方式应对呢?
本文为创客100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作者